在喝彩和质疑中的前行——中国慈展会

葛江霞 2014-09-20 15:59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不能否认慈展会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公益项目展示平台,作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一个资源对接、信息传递的枢纽,慈展会应欢迎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且能够不断从质疑声中吸取能量完善自我,切莫把平台变为台阶。

 

乡村校园志愿者负责人亚力坤奥斯曼

乡村校园志愿者负责人亚力坤奥斯曼

 

莞香青年农舍

莞香青年农舍

 

中国慈展会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本着“发展、融合、透明”的核心理念,“用心做慈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主题,自2012年举办之初便被学界誉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14年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为强化展会资源对接的平台功能和核心价值将在慈展会专设“资源对接区”,并加强“网上慈展会”功能建设,深度挖掘展会合作洽谈和资源对接功能,真正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永不落幕的慈展会”。

从2012年首届慈展会的544家, 到第二届的629家,再到今年参加慈展会参展申报的1373家,慈展会无疑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加入,参展规模也越来越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慈展平台“台阶”化

慈展会的用意是制造一个供慈善公益资源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一点谁也不可否认,然而所谓事物都是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和完善的,慈展会在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同时,亦伴随有不少公益业内人士的质疑声。

首先,民间公益组织在慈展会中被边缘化。其一,慈展会“上不去的台阶”。很多组织抱怨慈展会参展、参赛门槛高,手续繁琐,参展成本过大,让人敬而远之。经历了一次次的失望,最终结局不得而知。其二,许多机构感觉每年花大力气参会、布展而实际收效却甚微,甚至还有机构表示“拒绝慈展会”、“明年再也不来慈展会”。网上也流传着“拒绝参加慈展会的N个理由”等话题,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参加第二届深圳慈展会的NGO(非政府组织)达政府方面拨付的一半资金都用来补贴草根组织,补贴从第一届的40多万元增加到今年的70多万元。公平地说,组织方所提供的这些条件对于满足一个公益组织最基本的展示需求是够用的,也可以看出各个参展机构对于布展都花了不少心思。只是这些“基本”对于民间组织也很难达到,加之和其他组织进行对比,落差和抱怨在所难免。

其次,慈展会的包容性。如在第二届慈展会上发生了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一些同性恋团体遭到拒斥,富士康因捐赠获得荣誉遭质疑,诸如此类的事例都在考验慈展会的宽容度。

再次,慈展会演变成政府和草根不均衡发展的平台。在他们看来慈展会成为营造新格局的势力。无论目前公益环境如何,没有人敢言放弃草根公益。但如果慈展会资源越来越向政府的、规模大的机构汇聚,草根公益受到不平等的标准待遇,无法获得资源从而被排挤在外,慈展会进而演变成这种不均衡发展的平台,慈展会与其原本的主题可能会渐行渐远。

质疑和责任勿一概而论

对于以上质疑,也并非全是慈展会的问题,即便存在着质疑,这些质疑的声音也不该被误解为问责或者完全的批判,一个行业只有在基于一个共性基本认知的条件下,能够百花齐放,允许多种声音发声才是一个成熟的健康的行业。而慈展会旨在“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共享”,并没有破坏对公益平台的基本认知。

正如我们看到,三年来慈展会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和一定的自我调整,如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不仅没有壮观的开闭幕式,而且选择了政府放手、民间运作的模式,以及按照主题布展,设立资源对接平台与引进港澳台和国际大牌基金会等诸多创新,使其赢得诸多好评,也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和赞赏。

未来慈展会值得更进一步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是必要的,而草根组织也应该正视与大机构的差距,妄自菲薄没有用,慈善公益组织只有加速自我成长,包括有政府背景的组织用自我改革的方式来自我突围才能不掉队。

针对包容性的担忧,不是慈展会能够予以全力承担,就公益慈善行业而言,慈展会从来就不是公益秩序的建立者,也不可能做到垄断。因此毫无疑问,至于包容性的应对应该是我们整个公益行业应该面对的问题而不是慈展会应该全权承担的问题。

至于对于慈展会演变成政府和草根不均衡发展的平台。各个机构观点也尚未统一,比如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莫文春便认为慈展会应该在实体与虚拟展示相结合进行的同时尽可能向着精选发展。他们机构本身也在前两届慈展会上以莞香青年农舍项目分别进行参展和参赛。

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DZSW)注册登记于2009年,是东莞市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机构现有人数200余人,主要承接政府及社会团体等委托的公共服务项目。主要服务方向涉及社会工作岗位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项目运作三大板块。服务领域包括社区综合服务,儿童院舍服务,军休干部服务,志愿者管理以及青少年服务,驻校服务,长者院舍服务,妇女服务、社区矫正及禁毒服务等。

他们的莞香青年农舍项目也是从2012年1月运营至今。项目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以工换食宿”的生活体验平台。“工”包括四大方向:农耕体验、农舍建造维护、麻风病康复村志愿服务及外展宣传工作。青少年通过参与项目的工作,获得食宿“回馈”,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互助、参与耕作、拓宽社交和观研社会,更能为泗安麻风病康复村老人带去社会关爱。

在东莞市大众社工负责人莫文春眼中他们希望在慈展会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知晓项目,清楚项目所服务的对象及需求,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从而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希望通过慈展会,能够认识公益慈善界更多的精英以及项目,交流学习,提升自我运营与管理项目的能力,使得项目的公民意识与行动更加实在;而项目之间的展示交流,有助于取长补短,给予项目发展启示;希望通过慈展会获得项目合作或者社会资金赞助与支持。

乡村校园志愿者

乡村校园志愿者可谓是草根自强逆袭的代表, 2013年组团参加, 2014年单独申请。乡村校园志愿者成立于2008年1月,意在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付出,改变部分乡村学校、乡村的学习、生活环境,缩小城乡人们在生活、学习、成长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差异,使更多远离都市的孩子和村民可以通过感知外面的世界,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为边远乡村学校电教室、乡村文化室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提供体育健身器材,捐赠图书,乡村教师培训,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力求拓展服务范围。

据乡村校园志愿者负责人亚力坤奥斯曼介绍他们参展的项目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援建系列:乡村学校电教室,老师备课室,乡村教师培训,动漫进校园。虽然他们也认为对于小规模机构,应该要提高参加会议的会议补贴,也会抱怨参加会议门槛高,手续繁琐。但是还是称赞慈展会是中国公益“好声音”,对于民间公益一定要 登上这个舞台。也需要给这个活动一定的信心和时间。

参展机构的诉与求

不仅对于这两个机构,对于大多参展机构来说,她们参加慈展会无非以下几个目的:1、宣传自己的项目,使得项目的社会关注度更加广泛,借着慈展会,可以让自己的项目更多地“走出去”,让自身品牌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2、 借助慈善会平台广交朋友,获取学习交流的机会。3、通过慈展会来获取项目合作机会或者社会资金赞助与支持。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莫文春表示:他们在慈展会上结识了一些参展者,相互间经常联系、交流,并曾带对方服务对象亲临他们的“莞香青年农舍”进行体验活动,也收获了一些提供项目督导的意向;同时乡村校园志愿者负责人亚力坤奥斯曼、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莫文春也都提到希望慈展会的组织者能够设计更多的环节,促使项目之间能有更多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希望慈展会的桥梁作用能够延伸到活动之外。

无论是质疑声也好,掌声也罢,我们都不能否认慈展会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公益项目展示平台,作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一个资源对接、信息传递的枢纽,慈展会应欢迎各种各样的声音并且能够不断从质疑声中吸取能量完善自我,切莫把平台变为台阶。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