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论坛暨“儿女孝亲工程”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4-07-18 16:33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数十位嘉宾,为如何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如何把“夕阳红”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建言献策。

2014年7月16日,以“破题银色中国”为主题的“2014中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论坛暨‘儿女孝亲工程’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协办,江苏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江苏福麦五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论坛的支持单位。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民政部社会和慈善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处长侯方玉,江苏省老龄办副主任牛飚,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宁钟,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泰州市驻京办副主任史凯忠,智又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惠宣,宏源证券投资银行总部高级副总裁郑晓博,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崔淑惠,全国异地养老服务联盟副理事长、江苏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陶金海出席论坛。

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60 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或65岁老人达到总人口的7%,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中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截止2013 年底,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 岁及以上人口13161 万人,占总人口的9.7%。数据显示,目前年满60岁的2 亿余老年人中,80 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300 多万,占老年人口的11% ;失能老人达3600 万;两者加起来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超过33% 。

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口红利”的消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数十位嘉宾,为如何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如何把“夕阳红”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建言献策。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 

中国现在是色彩斑斓的中国。有文革记忆的人都有“祖国山河一片红”说法,当时国际社会称中国是“红色中国”,还有一个说法叫“灰色中国”,起意是当时中国人穿的灰、蓝色的制服。十八大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提出“绿色中国”;而今天,“银色中国”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总量超过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庞大的老龄人口高峰即将到来。这是今后几十年将持续讨论的命题,应对社会老龄化这个命题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群智群策。

《中国新闻周刊》一直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2014年曾先后发表《老龄化中国的养老》、《必须跨越老龄化陷阱》等系列文章,探讨养老产业发展中企业与政府的权责边界、如何激发老年人口有效需求、明确产业盈利模式等。

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崔淑惠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的重大问题。全国心系系列活动是全国妇联深入基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一个有效载体,活动开展20多年,受益家庭近2亿人次。自2008年起,面向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了有关关爱老年女性、建设和谐家庭的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今年开展的“儿女孝亲工程”等教育活动中,向全国免费发放“儿女孝亲工程”宣传册,为广大女性孝心养老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老年人一生为社会做贡献,为儿女操劳,很不容易,无论在养老工作上面临多大的困难和问题,全国心系系列活动都将尽最大的努力关心、关爱老年人,尽最大的努力为老年人创造养老的环境和条件。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如何能把夕阳红事业发展成蓬勃的朝阳产业?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破题“银色中国”:

第一,用“金色中国”应对“银色中国”;即发展经济、积累财富是破解老龄化的根本之策。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医疗水平、生活水平提高、生育人口下降、生命延长一定会带来老龄化,发达国家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历史上中国靠家庭赡养解决养老问题的模式在今后将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这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当下,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水平依然不高,这增加了我们应对老龄化的难度。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应对能力。

第二,用“绿色中国”应对“银色中国”;即建设环境友好的老龄社会是破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从理念到行动,从居家到社区,在“衣食住行娱购”等方面让老年人都畅行无阻。比如,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快捷方便的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在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经济慰藉等方面有求必应,都能实现服务。再比如,为老年人提供清洁的空气、水,以及绿植环绕、静谧舒心的环境,让老年人在健康的环境中颐养天年。

第三,用“红色中国”应对“银色中国”。即制度和文化优势是破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充分利用制度优势,形成党政引领,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格局,化挑战为机遇;二是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助老、养老的美德,让孝心、爱心发扬光大;三是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价值,使其成为经济和社会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积极面对老年人生。

第四,用“缤纷中国”应对“银色中国”;即发展产业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养老产业内容丰富,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前景无限,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需求将成刚性增长,且势头迅猛。

民政部社会和慈善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

养老服务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和发展需要的民生服务业,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1999年,中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此之后,老龄化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是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2011年,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全国老龄办就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在养老服务方面的规划。

有人认为,2013年是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元年,“十二五”也成为中国老年服务业提速的重要阶段。在2013年,新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各个部门的共识。

在政策出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下,中国养老服务发展呈现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国所有省份都建立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孤寡老人的供养制度,70个城市出台了80岁以上老龄津贴制度,3个省份建立了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养老服务已经覆盖了近50个城市社区,养老床位达到500万张,为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0家。养老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2013年安排的是15亿,今年是25亿,国家养老基金每年拿出10亿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不低于50%用于养老服务业,社会力量的投资也在逐年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十二五”期间社会力量对养老服务投入已达到200多亿元,养老服务和产品不断丰富,市场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正在从政府主办到政府主导,多元参与主体方向转变。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老年人口的数据,40岁以上达到2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4.9%,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7%。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相关科研部门的调查测算,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总额已经超过了1.4万亿,到2030年左右将达到8.6万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消费额将达到28.4万亿。随着老龄化的快速推进,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的总额也在急剧、翻番地增长。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全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呼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兴办,在加强养老服务业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的同时,加强对诸多在建养老服务规范项目的指导,并希望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积极落实建设用地、税费减免财政资助,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共同推动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服务项目的建成。


  • 微博推荐